绪论 002 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 010 第一节 宏大叙事之下的中华传统文化 011 一、从容大气、兼容并包的叙事基调 011 二、纵向叙事维度——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探寻 013 三、横向叙事维度——走向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 021 第二节 微观叙事之下的文化生活与个人体验 026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日常化与情感凝聚 026 二、平民话语表达 032 三、传统文化的个人体验 037 第三节 叙事中的时间与空间 040 一、空间限定下的时间流动 040 二、不同时间点并存 045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 048 第一节 纪实美学 049 一、纪实场景碎片化并重组于意义的框架中 050 二、用行动带来现场感 052 三、挖掘现实生活的美感 055 第二节 戏剧美学 057 一、戏剧美学走进纪录片 058 二、戏剧化的结构方式 060 三、情景再现——戏剧场景的营造 064 四、新奇精致的视听语言 071 第三节 技术美学 073 一、特种摄影 074 二、CG动画 077 第四节 古典与现代的美学碰撞 079 一、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味 080 二、对中国戏曲的美学借鉴 083 三、古典与现代杂糅的美学 084 第五节 美学发展趋势 085 一、对纪录片本体的自我认知——从剥离到吸纳 085 二、美学形态——在“记录”与“表现”间往返 087 三、时空表现形态——从单一到多元 090 四、技术美学——技术更新推动美学进步 093 第三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 096 第一节 集体创作阶段 097 第二节 个体意识觉醒阶段 099 一、创作思路的转向 099 二、个体创作意识的觉醒 102 第三节 工业化制作阶段 104 一、工业化制作模式出现的时代背景 105 二、资金投入与团队建设 105 三、项目制运作管理 107 四、工业化的制作流程 109 第四节 品牌打造阶段 110 一、工业化制作模式的常规化 111 二、工业化制作与艺术个性结合 114 第五节 联合制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16 一、国际合作 116 二、与社会机构合作的模式 120 第四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 122 第一节 纪录片受众特征分析 123 一、自信的大国心理与文化信仰 123 二、消费时代的受众心理 124 三、从娱乐狂欢到回归理性 125 四、新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改变 126 五、国际受众的特点 127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127 一、市场化理念的建立与落实 127 二、传统媒体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 129 三、新媒体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 130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 137 一、将国际传播理念提前至制作阶段 137 二、海外播出 138 三、国际销售 140 第四节 后产品开发与相关产业拉动 141 一、后产品开发 141 二、相关产业拉动 142 第五章 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 144 第一节 “微”时代的文化特质 145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的类型化特征 146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148 一、微观的个体视角 149 二、可组合拆分的单点叙事 150 三、结构模式的打造 152 参考文献 155
2018 ©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684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0557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副本 | 出版物营业执照副本
ISBN:978-7-122-41702-2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2-10-01
装帧:平
页数:156